欢迎进入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网站!

导航菜单
健康科普
首页  > 科研教学 > 健康科普

世界帕金森病日:不要“帕”!

2023-04-104171

每年4月11日定为“世界帕金森病日”,今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为“关注心理健康,全面全程管理”。说到帕金森,人们就会联想到颤抖、肢体僵硬、动作迟缓、失眠、嗅觉丧失、痴呆等等。随着病情进展,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,进而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活动。

帕金森病,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老年人多见,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,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。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.7%。在中国,有近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,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,每年新发人数达10万以上。由于病程长、致残率高,该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,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

生活中,帕金森患者十分常见。那么,帕金森病是如何找上他们的呢?

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,仅有不到10%的患者有家族史。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,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。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,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、年龄老化、氧化应激等都有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。

微信截图_20230410085232.png

帕金森病起病隐袭,进展缓慢。当前第一要务就是要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识别能力。

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,进而累及对侧肢体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、运动迟缓、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。首先说下静止性震颤,大约70%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,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,静止时出现或明显,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,精神紧张时加剧,入睡后消失。手部静止性震颤在行走时加重。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~6Hz的“搓丸样”震颤。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。患者典型的主诉为:“我的一只手经常抖动,越是放着不动越抖得厉害,干活拿东西的时候反倒不抖了。遇到生人或激动的时候也抖得厉害,睡着了就不抖了。”

第二个症状,肌强直。检查者活动患者的肢体、颈部或躯干时可觉察到有明显的阻力,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,所以也称为“铅管样强直”。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时,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,如转动齿轮,故称“齿轮样强直”。患者典型的主诉为“我的肢体发僵发硬。”

第三个症状,运动迟缓。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运动迟缓可表现在多个方面。面部表情动作减少,瞬目减少称为面具脸。说话声音变得单调低沉、吐字欠清,写字变慢变小,洗漱、穿衣和其他精细动作变得不灵活,行走速度变慢。因不能主动吞咽至唾液不能咽下而出现流涎。夜间可出现翻身困难。

还有一个症状,姿势步态障碍。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,患者不易维持身体的平衡,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。PD患者行走时常常会越走越快,不易止步,称为慌张步态。

除此之外,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抑郁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,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。那么,当诊断出了帕金森病,该如何治疗呢?

面对帕金森,我们需要综合治疗。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。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。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。康复治疗、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。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,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。在用药上要遵守原则。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。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,不求全效。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。根据患者的病情、年龄、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。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,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,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。

文章推荐

首页

医院概况

新闻中心

科室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