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3月4日是“世界肥胖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让我们讨论肥胖和___”,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的重视,关注肥胖、控制肥胖。
肥胖: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
“春节假期你胖了吗?”成为一个大家相互寒暄的主要话题。每逢佳节胖三斤,似乎成了许多人共同的经历,这也从侧面反应肥胖问题的普遍性。
你知道吗?肥胖不只是与体型有关,更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。最新研究显示肥胖不仅仅是一种疾病,更是200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,还带来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,简直是“万恶之源”。但是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,给社会、个人及家庭造成很多的负担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3月1日援引一项新发布的全球医学研究称,地球上至少有八分之一的人患有肥胖症。根据发表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上的研究数据,202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10亿人患有这种疾病,自1990年以来,这个数字在5至19岁的人群中翻了两番。
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,我国超重/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4.8%和14.1%,预计2030年将有63.5%的成人超重/肥胖。
肥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?
一个人胖不胖,并不是单纯由体重说了算,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指标是体质量指数,又叫BMI(Body mass index)。根据BMI的指标可以作为判断肥胖的常用的简易指标:
BMI值大于等于28kg/m²可以诊断为肥胖;
BMI值在24kg/m²至28kg/m²之间属于超重;
BMI值在18.5kg/m²至24kg/m²之间则属于体重正常。
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重和BMI可以略高。BMI指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,例如不能反映身体脂肪的含量,而脂肪含量过高同样与健康密切相关。
另外一个肥胖指标是中心性肥胖,又叫向心性肥胖、腹型肥胖。其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≥90cm,女性的腰围≥85cm。我国成年人男性肥胖以中心性肥胖居多。还有一些反应肥胖的指标如腰臀比、内脏脂肪面积等。多多关注我们公众号,了解详情哟!
肥胖了怎么科学减重?
肥胖问题,归根结底是摄入热量长期大于消耗热量所致,但是摄入热量增加及热量消耗减少背后的原因却没有那么简单。做好以下几点,学会科学减重。
多运动,每周运动至少5次,每次30分钟,每分钟心跳至少要达到110下。慢走或散步的减重效果不佳,推荐健步走、游泳、平板支撑等。
运动后不饮用含热量的饮料,喝喝白水或淡茶水。半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,半小时后可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作为加餐,如鸡蛋、牛肉棒、牛奶等。
平时还要注意减盐、减油、减糖。注意“隐形盐”,少吃酱、蚝油、豆瓣酱。炒菜时少放油,快出锅时再放盐,盐少口感棒。多蒸、多煮、多炖、多烩,少煎炸。
“没有瘦不了,只有不想瘦”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!